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检察院召开检察官联席会议研讨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吴兴,地处南太湖之滨,是浙江省湖州市主城区,也是湖州古称。“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道尽了这方土地的宜居与富庶。如今,吴兴不仅是昔日的“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更是新时代产业蓬勃发展、人才汇聚的热土。繁荣与活力背后,是对更高水平法治保障和司法供给的迫切需求。
早在2006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专程到南太湖调研指出,“南太湖开发问题一直是我脑子里装的一个问题”“要利用好湖、开发好湖,做好南太湖综合治理开发的文章”。2016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代表时,又叮嘱湖州“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这对法治建设和司法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年8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率最高检调研组到湖州市吴兴区检察院调研时,充分肯定该院“今年以来无捕后不诉案件、无撤回起诉案件、无无罪判决案件”的办案成效,强调案件质量是司法办案的生命线,是高质效办案的前提和基础,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严格依法、实事求是、遵循规律,把“有质量的数量”和“有数量的质量”统筹在更加注重质量上,以个案高质效促进法律监督整体高质效。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检察机关如何以高质效履职回应人民期盼、服务发展大局?记者在吴兴区检察院看到了他们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答卷——以全市检察机关“在湖州看见美丽检察”品牌建设为总牵引,以建设“坚守定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充满活力”品质检察为内涵,通过运用“点线面”结合的三维工作法,全面构建高质效办案工作体系,努力以更优质量、更高效率、更好效果实现公平正义,以看见美丽检察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之美。
找准证据“关键点”,筑牢质量“生命线”
案件质量是司法办案的生命线,证据是案件的核心,是提升案件质量的关键点。随着犯罪形态日趋复杂多样、犯罪手段不断翻新,如何确保证据确实充分、程序合法规范,成为摆在检察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电子证据如何规范提取?跨境资金流水怎样形成完整证据链?”在依法介入一起重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过程中,吴兴区检察院检察官与公安机关办案民警展开了多轮会商。摆在他们面前的,不仅是厚厚的案卷,更是新型跨境犯罪带来的取证难题——这起案件涉及人员多、地域广,证据体系的搭建难度远超以往同类案件。
该案主犯林某某组建了一个跨越境内外犯罪团伙,利用架设赌博网站进行后台操控实施诈骗,涉案金额巨大,被害人多达数百名。但由于犯罪分子跨境作案、层级复杂,传统的办案模式难以全面打击,电子证据提取和固定面临重大挑战。
“当时最大的难题是证据分散在海量电子数据中,就像大海捞针。”办案检察官叶玲回忆道,“我们建议公安机关以集团架构为核心,按职能分组取证,重点提取电子数据中涉及诈骗金额和角色地位的关键证据。”通过对电子数据的系统梳理和12名已到案犯罪嫌疑人供述的交叉印证,办案组发现仍有大量同案人员尚未到案。于是,办案组从海量聊天记录、内部账目、出入境信息等材料中抽丝剥茧,结合境外诈骗窝点地区政府发布的敦促回国公告,涉案人员身份被一一锁定。最终,成功监督到案63人,取得了精准有力的监督成效。
案件办结后,办案组并未就此止步。他们深入剖析类案共性难点,发现辖区“两卡”犯罪案件办理存在证据标准不统一、取证不规范等问题。吴兴区检察院牵头与公安、法院一同制定了《“两卡”犯罪案件取证指引》,有助于解决行为人主观明知的认定、客观行为的性质判定、帮助行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等实践问题,为这类案件的证据规格、证明标准明确了清晰、统一的尺度。同时,指引还明确将退赃退赔情况作为从轻量刑的重要依据,在侦查以及审查起诉阶段就能有力促成追赃挽损。
“最高检作出‘一取消三不再’决定后,我们始终坚持质量优先的原则。”吴兴区检察院检察长毕琳表示,“如何在诉讼监督数量下降的情况下保持质量不降,统筹‘有质量的数量’与‘有数量的质量’,是我们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我们建立了类案监督指引生成机制,每办理一件新型疑难复杂案件,都会同步形成证据审查要点和法律适用指南,转化为类案办理的参考标准。”吴兴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周寅行介绍,该院已针对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等四类常见犯罪制定证据审查指引,平均办案周期与2023年同期相比缩短36天。
延伸促治“牵引线”,绘就为民“同心圆”
高质效办案,既要惩治犯罪,更要从源头根治,促进社会治理。近年来,以“免费游”“理财游”为幌子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非法集资案件在文旅市场频发。在吴兴区检察院,记者观察到,针对这类犯罪,该院没有止步于“就案办案”。
“免费旅游还有高额回报?这分明是瞄准老年人养老钱的骗局!”2024年初,吴兴区检察院检察官徐秋燕在审查王某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时,敏锐地发现了案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利用其国际旅行社负责人的身份,以“旅游理财”为名,向860名老年人违规销售所谓理财产品,非法吸储金额高达1.7亿余元。许多老年人将一辈子积蓄投入其中,血本无归。“在办案过程中,我们发现这已是近三年来第四起同类案件。”办案检察官介绍,“仅这类案件就波及1200余名老人,涉案金额超2亿元,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和社会诚信。”
“就案办案,难以根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吴兴区检察院转变理念,以“三步走”推动由“惩”入“治”。
第一步——深挖病灶,精准开方。经细致调研,该院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直指行业准入不严、监管存在漏洞等核心问题,推动主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检察官宣讲团同步走进社区,用身边案例为老年人揭开骗局面纱。
第二步——借力人大,凝聚合力。借助人大与检察的“共联检察”工作机制,与区人大联动,督促主管部门约谈16家旅行社,并邀请人大代表全程监督,极大提升了检察建议的刚性和落实效果。
第三步——协同整治,净化生态。在检察与人大双重推动下,主管部门重拳出击,注销、吊销问题旅行社资质,同时积极培育星级标杆,组织大规模法律业务培训,推动行业正本清源、健康发展,实现了从“被动打击”到“主动防控”的深刻转变。
记者在走访中还发现,吴兴区检察院积极延伸监督触角,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借助综治中心平台,研发“民需检应”信访线索分析研判应用系统,通过数据归集、线索分析、协同治理,推动检察履职从被动受理向主动治理转变,成为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抹亮色。
据悉,该应用系统运行以来,累计自动识别、筛选出有价值的检察监督线索96条,成案51件,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00余个,主动发现案源占比提升近三成。该应用系统不仅“听得见声音”,更“看得见隐患”。例如,通过动态监测,发现“欠薪”相关信访信息高频出现,自动预警并推送风险提示。经检察官快速研判核查,吴兴区检察院监督刑事立案4件,开展司法救助21件,彰显了检察为民的温度与智慧。
拓宽管理“覆盖面”,锻造人才“动力源”
走进吴兴区检察院案管数智中心,记者看到,电子显示屏上跳动着各类数据和图表。智能辅助系统正在对案件受理、办理、结案等全流程进行监控,对临近期限案件自动预警,对异常指标动态提示。
“通过推行‘简案快办、繁案精办’模式以及定期管控提示,有效提升了办案效率,今年以来平均办案时长压缩至31天,审结率达到了85%。”吴兴区检察院案管部门主任高超介绍,“我们不仅要管得细,更要管得准。”该院建立了“三书比对”(起诉意见书、起诉书、判决书比对)常态化机制,重点对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的一致性进行审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而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新类型案件,以及可能存在质量风险的案件,该院制定了检委会督办机制和检察官联席会议强制上会、建议上会清单。记者在档案室看到,2024年以来,该院每季度开展业务分析研判,对诉判不一、变更起诉、无罪案件开展专项评查2次,深入剖析典型案例15件,发布类案问题通报4期,真正实现了“办理一件、治理一片”的闭环管理。
据了解,在湖州市检察院统筹下,“刑事检察办案质效预警平台”、业务数据管家“浙e查”等系统陆续在全市投入使用。今年以来,该市检察机关均无捕后不诉案件、无撤回起诉案件、无无罪判决案件,办案时长、审结率均保持较优水平。下一步,还将在检察业务应用系统上嵌入“检察官画像”,每一位检察官的办案质效都将直接呈现。
高质效办案离不开高水平管理,也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支撑。吴兴区检察院创新构建“质控+赋能”双轮驱动模式,将案件质量管理与队伍能力提升有机结合。
“导师的‘传帮带’让我很快适应了办案节奏,特别是在证据审查和法律适用方面收获很大。”一位年轻的检察官助理向记者表示。她口中的“导师制”,是吴兴区检察院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每位新进院检察干警都会匹配一名资深导师,进行为期两年的跟踪指导。不仅如此,该院还打造了多维度练兵平台:“匠心公诉”审查报告实案评比、公诉新人赛、“推门听庭”、“西山论道”……一系列特色活动,让干警在实战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同时,该院鼓励年轻干警跨部门锻炼、参与重大课题调研、领办重点项目,着力培养“既精通法律、又熟悉社会”的复合型人才。截至目前,该院已有5名刑检干警入选省级专业人才库,12人次在省级以上业务竞赛中获奖。
南太湖的发展,见证着千年古城的变迁,也映照着法治文明的进程。在吴兴这片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热土上,检察机关正以“三个维度”为笔,以高质效履职为墨,努力绘就一幅新时代新征程法律监督的生动画卷。
(本报记者余颖凌 通讯员钱聪 胡佳丽)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检察院召开检察官联席会议研讨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吴兴,地处南太湖之滨,是浙江省湖州市主城区,也是湖州古称。“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道尽了这方土地的宜居与富庶。如今,吴兴不仅是昔日的“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更是新时代产业蓬勃发展、人才汇聚的热土。繁荣与活力背后,是对更高水平法治保障和司法供给的迫切需求。
早在2006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专程到南太湖调研指出,“南太湖开发问题一直是我脑子里装的一个问题”“要利用好湖、开发好湖,做好南太湖综合治理开发的文章”。2016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代表时,又叮嘱湖州“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这对法治建设和司法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年8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率最高检调研组到湖州市吴兴区检察院调研时,充分肯定该院“今年以来无捕后不诉案件、无撤回起诉案件、无无罪判决案件”的办案成效,强调案件质量是司法办案的生命线,是高质效办案的前提和基础,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严格依法、实事求是、遵循规律,把“有质量的数量”和“有数量的质量”统筹在更加注重质量上,以个案高质效促进法律监督整体高质效。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检察机关如何以高质效履职回应人民期盼、服务发展大局?记者在吴兴区检察院看到了他们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答卷——以全市检察机关“在湖州看见美丽检察”品牌建设为总牵引,以建设“坚守定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充满活力”品质检察为内涵,通过运用“点线面”结合的三维工作法,全面构建高质效办案工作体系,努力以更优质量、更高效率、更好效果实现公平正义,以看见美丽检察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之美。
找准证据“关键点”,筑牢质量“生命线”
案件质量是司法办案的生命线,证据是案件的核心,是提升案件质量的关键点。随着犯罪形态日趋复杂多样、犯罪手段不断翻新,如何确保证据确实充分、程序合法规范,成为摆在检察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电子证据如何规范提取?跨境资金流水怎样形成完整证据链?”在依法介入一起重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过程中,吴兴区检察院检察官与公安机关办案民警展开了多轮会商。摆在他们面前的,不仅是厚厚的案卷,更是新型跨境犯罪带来的取证难题——这起案件涉及人员多、地域广,证据体系的搭建难度远超以往同类案件。
该案主犯林某某组建了一个跨越境内外犯罪团伙,利用架设赌博网站进行后台操控实施诈骗,涉案金额巨大,被害人多达数百名。但由于犯罪分子跨境作案、层级复杂,传统的办案模式难以全面打击,电子证据提取和固定面临重大挑战。
“当时最大的难题是证据分散在海量电子数据中,就像大海捞针。”办案检察官叶玲回忆道,“我们建议公安机关以集团架构为核心,按职能分组取证,重点提取电子数据中涉及诈骗金额和角色地位的关键证据。”通过对电子数据的系统梳理和12名已到案犯罪嫌疑人供述的交叉印证,办案组发现仍有大量同案人员尚未到案。于是,办案组从海量聊天记录、内部账目、出入境信息等材料中抽丝剥茧,结合境外诈骗窝点地区政府发布的敦促回国公告,涉案人员身份被一一锁定。最终,成功监督到案63人,取得了精准有力的监督成效。
案件办结后,办案组并未就此止步。他们深入剖析类案共性难点,发现辖区“两卡”犯罪案件办理存在证据标准不统一、取证不规范等问题。吴兴区检察院牵头与公安、法院一同制定了《“两卡”犯罪案件取证指引》,有助于解决行为人主观明知的认定、客观行为的性质判定、帮助行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等实践问题,为这类案件的证据规格、证明标准明确了清晰、统一的尺度。同时,指引还明确将退赃退赔情况作为从轻量刑的重要依据,在侦查以及审查起诉阶段就能有力促成追赃挽损。
“最高检作出‘一取消三不再’决定后,我们始终坚持质量优先的原则。”吴兴区检察院检察长毕琳表示,“如何在诉讼监督数量下降的情况下保持质量不降,统筹‘有质量的数量’与‘有数量的质量’,是我们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我们建立了类案监督指引生成机制,每办理一件新型疑难复杂案件,都会同步形成证据审查要点和法律适用指南,转化为类案办理的参考标准。”吴兴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周寅行介绍,该院已针对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等四类常见犯罪制定证据审查指引,平均办案周期与2023年同期相比缩短36天。
延伸促治“牵引线”,绘就为民“同心圆”
高质效办案,既要惩治犯罪,更要从源头根治,促进社会治理。近年来,以“免费游”“理财游”为幌子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非法集资案件在文旅市场频发。在吴兴区检察院,记者观察到,针对这类犯罪,该院没有止步于“就案办案”。
“免费旅游还有高额回报?这分明是瞄准老年人养老钱的骗局!”2024年初,吴兴区检察院检察官徐秋燕在审查王某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时,敏锐地发现了案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利用其国际旅行社负责人的身份,以“旅游理财”为名,向860名老年人违规销售所谓理财产品,非法吸储金额高达1.7亿余元。许多老年人将一辈子积蓄投入其中,血本无归。“在办案过程中,我们发现这已是近三年来第四起同类案件。”办案检察官介绍,“仅这类案件就波及1200余名老人,涉案金额超2亿元,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和社会诚信。”
“就案办案,难以根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吴兴区检察院转变理念,以“三步走”推动由“惩”入“治”。
第一步——深挖病灶,精准开方。经细致调研,该院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直指行业准入不严、监管存在漏洞等核心问题,推动主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检察官宣讲团同步走进社区,用身边案例为老年人揭开骗局面纱。
第二步——借力人大,凝聚合力。借助人大与检察的“共联检察”工作机制,与区人大联动,督促主管部门约谈16家旅行社,并邀请人大代表全程监督,极大提升了检察建议的刚性和落实效果。
第三步——协同整治,净化生态。在检察与人大双重推动下,主管部门重拳出击,注销、吊销问题旅行社资质,同时积极培育星级标杆,组织大规模法律业务培训,推动行业正本清源、健康发展,实现了从“被动打击”到“主动防控”的深刻转变。
记者在走访中还发现,吴兴区检察院积极延伸监督触角,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借助综治中心平台,研发“民需检应”信访线索分析研判应用系统,通过数据归集、线索分析、协同治理,推动检察履职从被动受理向主动治理转变,成为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抹亮色。
据悉,该应用系统运行以来,累计自动识别、筛选出有价值的检察监督线索96条,成案51件,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00余个,主动发现案源占比提升近三成。该应用系统不仅“听得见声音”,更“看得见隐患”。例如,通过动态监测,发现“欠薪”相关信访信息高频出现,自动预警并推送风险提示。经检察官快速研判核查,吴兴区检察院监督刑事立案4件,开展司法救助21件,彰显了检察为民的温度与智慧。
拓宽管理“覆盖面”,锻造人才“动力源”
走进吴兴区检察院案管数智中心,记者看到,电子显示屏上跳动着各类数据和图表。智能辅助系统正在对案件受理、办理、结案等全流程进行监控,对临近期限案件自动预警,对异常指标动态提示。
“通过推行‘简案快办、繁案精办’模式以及定期管控提示,有效提升了办案效率,今年以来平均办案时长压缩至31天,审结率达到了85%。”吴兴区检察院案管部门主任高超介绍,“我们不仅要管得细,更要管得准。”该院建立了“三书比对”(起诉意见书、起诉书、判决书比对)常态化机制,重点对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的一致性进行审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而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新类型案件,以及可能存在质量风险的案件,该院制定了检委会督办机制和检察官联席会议强制上会、建议上会清单。记者在档案室看到,2024年以来,该院每季度开展业务分析研判,对诉判不一、变更起诉、无罪案件开展专项评查2次,深入剖析典型案例15件,发布类案问题通报4期,真正实现了“办理一件、治理一片”的闭环管理。
据了解,在湖州市检察院统筹下,“刑事检察办案质效预警平台”、业务数据管家“浙e查”等系统陆续在全市投入使用。今年以来,该市检察机关均无捕后不诉案件、无撤回起诉案件、无无罪判决案件,办案时长、审结率均保持较优水平。下一步,还将在检察业务应用系统上嵌入“检察官画像”,每一位检察官的办案质效都将直接呈现。
高质效办案离不开高水平管理,也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支撑。吴兴区检察院创新构建“质控+赋能”双轮驱动模式,将案件质量管理与队伍能力提升有机结合。
“导师的‘传帮带’让我很快适应了办案节奏,特别是在证据审查和法律适用方面收获很大。”一位年轻的检察官助理向记者表示。她口中的“导师制”,是吴兴区检察院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每位新进院检察干警都会匹配一名资深导师,进行为期两年的跟踪指导。不仅如此,该院还打造了多维度练兵平台:“匠心公诉”审查报告实案评比、公诉新人赛、“推门听庭”、“西山论道”……一系列特色活动,让干警在实战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同时,该院鼓励年轻干警跨部门锻炼、参与重大课题调研、领办重点项目,着力培养“既精通法律、又熟悉社会”的复合型人才。截至目前,该院已有5名刑检干警入选省级专业人才库,12人次在省级以上业务竞赛中获奖。
南太湖的发展,见证着千年古城的变迁,也映照着法治文明的进程。在吴兴这片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热土上,检察机关正以“三个维度”为笔,以高质效履职为墨,努力绘就一幅新时代新征程法律监督的生动画卷。
(本报记者余颖凌 通讯员钱聪 胡佳丽)